重点推荐 每日一图 专栏
产品大全 产品年表 数码相机 镜头 器材点评 品牌专区 选机中心 榜单汇总 名词百科
最新动态新品走廊器材评测玩转器材市场行情无忌活动厂商动态 资料库 资讯专题
行色中国行色世界行色攻略行色资讯 行色专题 行色地图
影像动态影像派摄论无忌影展无忌访谈无忌月赛无忌学院无忌视觉专栏书架 影像专题
早茶 下午茶 美丽说 她学院 她视觉 闺蜜圈她在这里
世博动态影像世博我与世博老照片展馆秀世博档案
新车 测试 改装 摄影师 设计 模特 访谈 活动 图库 论坛
默认风格无忌经典
首页 > 器材频道 > 名词百科 > 程序自动曝光模式 (Programmed Exposure Mode)

程序自动曝光模式 (Programmed Exposure Mode)

作者:Xitek

程序曝光AE:AV和TV均由照相机调节

在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中,照相机能根据测光系统所测得的被摄画面的曝光值,按照厂家生产时所设定的快门及光圈曝光组合,自动地设定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就相机操作性而言,在这种方式下等同于所谓的"傻瓜照相机",操作者根本不用调节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所要做的只是对好焦点,按下快门释放钮就行了。在"傻瓜"照相机中常见的电子程序快门,就属于这种曝光方式。其实,只有程序自动曝光方式才是真正的"全自动"曝光方式。

这些曝光模式的出现顺序也基本按上面的排列。俺原来曾做过按照上面的顺序来解释曝光模式的工作原理,但发现开始叙述得很艰难,等到明白最后的程序曝光模式时,发现前面的都是白说了,因为在明白程序曝光后,前面的曝光模式都是不言自明的。

现代照相机上面有许多曝光模式,形形色色,数量超过上述的4种,但是,如果明白了这些基本曝光模式的本质,就会发现厂家是如何用数量来蒙蔽初学的入门者。

那么我们现在来尝试一下看看,如何来分析和演绎这些曝光模式。先从程序曝光模式,也就是在照相机说明书上的P模式。

既然P模式的光圈和快门速度都是由照相机来调节,那么就要遵循一定之规。下面的图是Minolta 7000的P模式曲线,先看中间一条绿色线,其他的先不管:


Minolta 7000的P模式曲线

横向坐标是快门速度,左边是慢速,从30s开始,最高是右边的1/2000s。

纵向坐标是光圈系数,下面是最大光圈(最小数值),上面是最小光圈(最大数值)。

一般这些P模式曲线都是以50/1.4镜头为准(因为有f/1.4的大光圈),感光度是ISO 100(这是最常用的)。

一般的P模式,当机身设计完毕后,中间的倾斜的线条是不变的,也就是斜率不变。当接上不同的镜头时,也就是下面或者上面的横线的位置不同而已,显然,对于一个50/2.8 Macro而言,它的曝光下限不可能到达f/1.4。

那么用什么来表示曝光量EV呢?看图中的左高右低的黑斜线,它的特点是相交于纵横网格的交点,显然这样可以画出N条这样的斜线。低的斜线表示低的EV值,高的斜线表示高的EV值。那么图中只画出了EV13的斜线。

那么P模式所确定出来的曝光组合是:对于特定的EV值,绿色斜线与黑色斜线的交点就是曝光组合。从图中可以看出:在EV13时,光圈是f/5.6,快门速度是1/250s。

只要知道了EV值,就可以容易地从这个P模式曲线中查出曝光组合。比如在EV11时,可以查出光圈在f/4~f/2.8之间,快门速度在1/125~1/250s之间。

这条绿色程序线的斜率是由厂家设计的,不同的厂家和不同的机型,其斜率都有可能不同。下面是Canon T90的P模式曲线:


Canon T90的P模式曲线

从图中看出:在EV13时,T90给出的曝光组合也是:f/5.6和1/250s。

但是在EV11时:T90给出的曝光组合是:f/4和1/125s。

与前面的Minolta 7000相比,显然T90的P模式趋向于选择小光圈。这就表明了厂家设计的主导思想。

在手动聚焦单反机上使用程序自动曝光方式时,要将镜头上的光圈调节环转至特定的位置(通常是最小光圈处)。由于光圈指示是通过一个小窗口直接读取光圈调节环上的数字,所以在曝光时,摄影者一般并不知道照相机是以什么光圈进行曝光的。在AF单反机中,由于采用了液晶显示和采用电子电路直接读出镜头内的参数,一般都能同时显示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即在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下,对用户来说,照相机的工作状况是透明的。

在以前,程序自动曝光方式被认为是专为初学者而设计的。确实,早期的程序是固定不变的,对于不同焦距的镜头均采用同一条程序。所以很难满足专业人士的要求。现在情况大有改观,照相机厂家均对程序自动曝光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其适用性更为广泛。

后来,有不少照相机上装有多种程序。这些程序的选择有手动的,也有自动选择的。自动选择的依据是镜头上实际使用的焦距。一般将曝光程序分成三类。一类是正常程序,适用于标准焦距附近的焦距值,即在曝光参数设置上,对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均加以综合考虑,同时兼顾;一类是广角程序,适用于广角焦距,在曝光参数选择时,偏向于取小光圈,以保证足够的景深,适合于拍摄风景;最后一类是高速程序(或远摄程序),适合于长焦距镜头,主要是偏向于选择高速快门,适用于拍摄动体。一些照相机的曝光程序有很多种,但仔细分析一下,无外乎上述三类。

前面讲的是单条P曲线,对于不换镜头的机器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SLR就有点麻烦了。

看看T90的曲线,当EV=13时,用50mm的镜头是1/250 + f/5.6的组合;如果用400/2.8,还是这个组合!

但根据一般的规律,此时的快门速度最好在1/400以上,能减少抖动的危害性,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是人工选择的话,最有可能的曝光组合是:1/1000s + f/2.8。

显然这种出厂就固定死的单条P曲线不能达到许多场合的要求,于是多条曲线的设计就应运而生了。

Nikon F301采用了两条P曲线,分别为标准P和高速PH:


Nikon F301的P模式曲线

图中红色线是正常P,而蓝色线则是高速线。(Nikon就是要显得与众不同,卡口的旋转方向与人家的不同就算了,连这个P曲线也与人家的不同,最小光圈在下,最大光圈在上。)

在EV13时:

正常P的曝光组合是:1/125~1/250s之间 + f/5.6~f/8之间,显然趋向于低速小光圈;

高速P的曝光组合是:1/250~1/500s之间 + f/4~f/5.6之间,显然趋向于高速大光圈;

有了这两条P曲线,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用的镜头来选择不同的P模式:中焦以下用P,中焦以上用PH。但是这样的手动选择很麻烦,Nikon的设计师也没那么笨,他们设计了一个P-dual模式,这个可以自动根据镜头焦距来选择不同的曲线(不过对镜头有点要求,不是所有的Nikkor镜头都能自动选择):



下面这张图是Minolta α7000的P曲线图:


Minolta α7000的P模式曲线

红色、绿色、蓝色分别表示广角P、标准P、长焦P。

在EV13时:

广角P的曝光组合是:1/125s + f/8;

标准P的曝光组合是:1/250s + f/5.6;

广角P的曝光组合是:1/500s + f/4;

显然这样的组合更接近实用了,但Minolta 7000的程序线是不能选择,在P模式下是自动选择的:



美能达α7000的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中有三种不同的程序,分别适用于焦距短于35mm、焦距在 35~135mm之间和焦距长于135mm的镜头,由相机自动选择,这就是所谓的"多程序自动选择",三种程序分别称为广角、标准和远摄程序,照相机会根据镜头的实际所用焦距来自动地选择相应的程度。由于美能达的AF镜头内有存储有关镜头参数的只读存储器,并可以与机身交换,机身才有可能知道用户所设定的焦距长度。图3-10所示为美能达α7000单反机机的程序自动曝光组合曲线。从图上可看出,对于同一个EV值,不同焦距的镜头会得出不同的曝光组合。如对应于EV13(ISO 100),当镜头焦距短于35mm时,快门速度和光圈系数分别为1/125秒和f/8,此时偏向于小光圈,以求得较大的景深;当镜头焦距在 35~135mm之间时,快门速度和光圈系数分别为1/250秒和f/5。6;而当镜头焦距大于135mm时,快门速度为1/500秒,光圈系数为f /4,此时偏向于高快门速度,以防止由于焦距增长会手抖而引起照片发糊。

美能达α7000的三种程序只能由照相机自动选择,而不能由操作者来选定。 佳能EOS 650/620的曝光程序比α7000更进了一步,相机能根据所用镜头来选择不同的程序线。 佳能称这种方式为"智能化"程序自动曝光。若要改变其程序方式,则要通过所谓的"程序偏移"来实现,这一点将在后面加以说明。美能达Dynax 7000i的曝光程序比α7000的更进了一步,它能根据焦距值进行无级的偏移,即相当于每一个焦距都有一条程序, 这种程序选择方式称为"复式程序选择"。

上述仅根据镜头焦距来选择曝光程序的方法并不是没有缺点。试想一下,当使用50mm标准镜头时,若被摄体的运动速度较高,要清晰地记录下动体的影像,按理说应该选择较高的快门速度,即处于高速程序段上。但由于程序的选择依据是镜头焦距,所以只能处于标准程序段上。 要改变曝光组合的话,只能通过手动调节(如切换至高速程序、程序偏移或改成其他的曝光方式)。